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35篇
  免费   633篇
  国内免费   2555篇
电工技术   1885篇
综合类   3355篇
化学工业   2166篇
金属工艺   2935篇
机械仪表   933篇
建筑科学   1099篇
矿业工程   884篇
能源动力   345篇
轻工业   2178篇
水利工程   697篇
石油天然气   2496篇
武器工业   77篇
无线电   185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43篇
冶金工业   1071篇
原子能技术   639篇
自动化技术   236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818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833篇
  2011年   4259篇
  2010年   1833篇
  2009年   1129篇
  2008年   985篇
  2007年   558篇
  2006年   705篇
  2005年   897篇
  2004年   3906篇
  2003年   1990篇
  2002年   1643篇
  2001年   1017篇
  2000年   637篇
  1999年   906篇
  1998年   413篇
  1997年   431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608篇
  1992年   496篇
  1991年   306篇
  1990年   398篇
  1989年   308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钻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PDC钻头的广泛使用给现场录井作业带来了新问题。与传统的三牙轮钻头相比,PDC钻头突出的特点是产生的岩屑稀少、细小甚至失真,给地质录井的岩屑采集、鉴定、识别以及油气层级别的判定、解释、评价带来了一系列困难。为此,结合PDC钻头在新疆塔河、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等地油田的使用及录井经验,从PDC钻头条件下岩屑特征和岩性特征的分析入手,阐述使用PDC钻头对气测录井、荧光录井的影响,总结了在PDC钻头条件下搞好录井作业的应对措施,并列举了提高录井技术水平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2.
近期,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要求,这是党和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作为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83.
为了对钻井过程中的井壁失稳问题进行有效控制,根据地震和测井信息的分形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了综合利用地震记录的分形属性预测测井曲线并进而在钻前预测安全钻井液密度范围的模型。首先从井旁地震记录中提取出能全面反映地震非线性特征的分形属性,运用能充分利用样本信息的CUSI神经网络,建立已钻井段地震分形属性与测井数据之间的非线性映射模型,通过该模型预测未钻地层的声波和密度测井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井壁稳定分析模型,计算地层的孔隙压力、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从而在钻前预测安全钻井液密度范围。该方法在西部某油田的应用表明,用地震记录的分形属性钻前预测安全钻井液密度范围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4.
太平油田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储层地震反射假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太平油田位于义和庄凸起北坡东部,主要含油层为馆陶组下段发育的辫状河储层。河流相频繁的决口、改道及辫状河流相砂体发育位置和砂体空间配置关系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地震剖面上产生了反射假象,从而使对辫状河储层层位的追踪及砂体的描述变得异常困难。从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储层的发育特征及地震观测因素出发,阐述了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地震反射假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利用地震资料分频解释技术和设计多井约束反演可较为准确地识别辫状河储层的反射假象。  相似文献   
85.
基于地震道时频分析的地层结构解析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时频分析是通过对地震信号采用多种数学变换,实现从时频域角度对信号的局部特征进行分解,剖析信号细微特征所对应的地层结构。在应用地震时频分析技术过程中,人们对于这项技术能否真正有效地解决实际地质问题存在许多争论。本文从时频原理综合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地震道时频谱中各种频率特性参数和时频旋回直接转化成对地层结构逐级、分步的解析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研究认为时频分析原理不仅是对地震数据进行特殊数学变换,实现对信号的分解,而且充分利用了地层厚度的调谐效应及岩性调谐效应;时频谱与地质结构特征之间的良好响应关系为地震地质精细解释提供了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从TBM地区目的层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出发,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综合利用人工和神经网络波形分类等定性储层预测方法和利用反演及敏感地震属性分析,对TBM地区低孔渗砂岩分布区开展了砂体展布特征分析和天然气高产区预测研究。根据研究结果部署了10口钻井,已完钻的4口井中有3口获得高产气流(其中DK27井日产天然气36.8×104m3)。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所用的预测方法还不能预测厚度小于6m的单砂层或砂层组构成的储层。  相似文献   
87.
微生物堵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微生物能对油藏渗透性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作用可用于堵水调剖,也是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主要原理之一。阐明了微生物对油藏渗透性影响的原理及特点,介绍了其在国外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通过岩心试验研究了内源微生物封堵的效果,发现微生物对中、低渗透岩心封堵效果明显,最高可降低渗透率80%以上。微生物通过生长繁殖引起岩心渗透率下降,因此,应用微生物可实现典型的选择性封堵。在目前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微生物选择性封堵技术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8.
利用Hilbert-Huang变换提取地震信号瞬时参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Hilbert变换求取的信号瞬时参数并非对任何信号都有物理意义,此法通常要求被分析信号是窄带或平稳的,而且对噪声很敏感。而实际地震信号既非平稳又含有噪声,若在实际应用中不加考虑地对地震信号进行Hilbert变换以求取瞬时参数,这种情况下求取的瞬时参数将缺乏物理意义甚至失真。Hilbert-Huang变换是一种新的分析非平稳非线性信号的方法,它先将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D),形成有限个固有模态函数(IMF)之和,再对固有模态函数作Hilbert变换求取时频谱,求取的时频谱在时域和频域都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本文将Hilbert-Huang变换应用于地震瞬时参数的提取,实例表明,对地震剖面做EMD可以得到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特征,Hilbert谱比传统的时频谱在时间和频率域上的分辨率都要高,强反射层在第1阶IMF瞬时频率剖面上比原瞬时频率剖面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9.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的阿尔金山前带是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地区。但该区沉积物源多、砂层薄,仅用常规的、单一的方法难以取得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效果。本文通过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确定寻找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目的层段,应用重矿物组分、测井响应、波阻抗反演等多种方法进行沉积物源和岩性圈闭的综合识别,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七个泉构造斜坡带上确定一个地层岩性圈闭,已获得钻探的证实。  相似文献   
90.
 将任意差分精细积分法用于三维波动方程地震正演,关键在于如何消除数值计算中有限波场区域边界引起的边界反射。文中采用Berenger给出的电磁波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推导出三维波动方程任意差分精细积分法地震正演的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压制边界反射效果明显。三维波动方程地震正演模拟实例表明,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的任意差分精细积分法为复杂区地震波传播规律研究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正演模拟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